名师送课 风采卓异 实验示范 强大并行
安博官方网页版“名师送课”活动综述
为持续推进学校优质发展、规模发展,实现强大并行,加强对光明部、坂田部的送课送培工作,同时,发挥我校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建立部际交流、研讨的长效机制。近期,我们组织开展了“名师送课”活动。
“名师送课”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高中学段名师送课进光明,由高中部选派涵盖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九个学科的名师送课,6月16日-18日三天进行。第二阶段,为初中学段名师送课进坂田,中学部和初中部选派涵盖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物理、生物、历史、地理八个学科的名师送课,6月29日-7月1日三天进行。来自高中部、中学部和初中部的17位名师现场送课,34位校内资深教师担任主评课。
本次“名师送课”活动,采用现场直播方式进行。由光明部和坂田部设主会场,主会场为教学现场1个,评课现场1个,收看听课、评课直播现场1个。其他各学部均设听课、评课现场,收看主会场的现场教学和现场评课并参与互动交流。
本次“名师送课”活动,由集团教育教学部策划并组织实施。学校影视制作中心、信息中心全程参与,光明部和坂田部承办,各部教务处、电教室协作。各项工作推进有力,保障到位,环环紧扣,卓有成效,从而确保了“名师送课”活动的高质量推进,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获得圆满成功。既锻炼了队伍,激发了活力,又创新了工作方式,营造出更为紧密、高效的部际互动交流氛围,尤其是获得了广大青年教师的热烈反响。
一、实验标准,一支新兴的教学力量走向前台。
参加本次名师送课的17位教师,都是各学科骨干,他们有的历练深厚,功底扎实;有的思维活跃,透着灵气;有的勤于钻研,精准施教;有的充满朝气,勇于创新。风格特色各异,改革意识趋同,是一支值得信赖、能够践行“实验标准”,发挥示范传导作用的新兴力量。
名师有“范儿”。17位送课教师,有荣获2019年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初中数学组一等奖第一名的中学部唐丽艳老师;有韩国教育学博士,数学教育专业背景,立足严密的数学推导和建模的高中部迟菲老师;有阳光亲和,善于与学生互动,“聊天式”教学,把一个陌生的班级真正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高潮迭起的乔战胜老师;有北大高材生、来自初中部的余明发老师,不疾不徐、娓娓道来,追求“文本”与“生本”,以锤炼一节层次丰富的语文课为旨要;有激情奔涌,幽默风趣,能有效带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初中部毛俊哲老师。还有一位特殊的顶课教师,来自坂田部的郑碧莲老师,她顶替中学部因身体原因无法按时送课的郑楚洁老师,在关键时刻,主动领命,上了一节《道德与法治》课,赢得了喝彩!
教学有“味儿”。17位送课名师,用精湛的教学设计和精彩的课堂呈现,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教学体验。高中部封清华老师有着深厚的教学素养,课堂上旁征博引,驾轻就熟,收放自如。初中部杜文正老师连续三次送课到坂田,教学生长点频出,富有张力,课件精美,沉稳大气;江宏生老师的课注重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的落实,课堂上精心设计了乙烯制备实验,内容充实,处处充满了伏笔与呼应,使整个课堂结构显得紧凑且突破难点;宋泽红老师从生活中抽象物理模型,再反过来应用物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非常注重创设情景和启发式教学;赵徽星老师的课堂则体现出鲜明的整体性、时效性、有效性、针对性特征,即40分钟完整呈现,并在对比中找异同,提升时效;高中部张简老师课堂上巧妙设问、循循善诱又层层深入,让学生如沐春风,感受到地理学独特的魅力;庄瑞丹老师的课集生动性、丰富性、层次性、知识性于一体,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地达成了既定的课堂目标,小组合作成果展示,学生们自信飙英语,英语教学的新课改理念已经落地生根。梁宏老师用高质量的图文史料与前沿的学术成果,带领学生层层深入探究,处理好了历史课堂中讲故事与讲道理的关系、宏大叙事与情景教学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以及学术体系与价值引领的关系;帮助每一个学生挖掘自己学习潜能的周灵玲老师,积极构建“创新、有效、有趣”的教学风格,一堂课给学生带来“三新”体验:新的智慧,新的教材观,新的设计理念。李博峰老师,整堂课把枯燥的物理计算带入故事中,以“物块的故事”为线索,在讲述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中,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总结规律,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工作刚满两年,即获得初中部2019年度青年教师“风采大赛”特等奖的李茜雯老师,在试卷讲评课中,另辟蹊径,将讨论和分析题目的权利还给学生,针对本学期重点内容挑选了8个典型题目,设计8个讨论小组,把学情、学生、学习统摄起来,让学生完成了整本书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
评课有“趣儿”。本次“名师送课”活动,每节 课结束后,马上进入评课环节,每节课有两位老师担任主评,高中学段由高中部、光明部各派1人担任主评。初中学段由中学部、初中部各派1人担任主评。主评都是各部推荐的资深教师,有学科主任,备课组长,共34位。老师们普遍反映,评课环节形式新颖,让执教老师自述,介绍课的设计意图和教后的感觉,及时反思。两位主评嘉宾,课前准备认真,听课观察深入,所以,评课时,切中要害,有的放矢,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落点到位;评价课堂,总结提炼见解独到;教学的指导和建议中肯,有的给方向,有的给优化设计建议,有的分享自己多年形成的好的教学经验。
每一场评课,主持人都要特别留出时间与各学部听评课现场连线,让各学部现场的听课教师发言,参与研讨。各分会场参与意识强,发言积极、主动,有的谈感受谈收获,言简意赅;有的深入展开,点面结合。包括小学学段在内的各学段各学科教师,都有发言的机会,精辟的点评和精准的教学观察,思想性、启发性都很强。既活跃了听评课的气氛,又开阔了视野,有利于学段的衔接和学科教学的扬长避短。
二、强大并行,同心协力的一次全方位展示。
6月16日-18日三天,“名师送课进光明”,各部听课853人次,参加评课682人次,共有1553人次参加听评课。6月29日-7月1日三天,“名师送课进坂田”各部听课653人次,参加评课549人次,共有1202人次参加听评课。包括线上听课,总人次不下3000之多。这是以往常规教研活动难以达到的规模和效果。
本次“名师送课”活动,集团教育教学部部署周密,科学引导;学校影视制作中心、信息中心全程参与直播,严格把好现场直播技术关,确保音画质量和流量的畅通。影视制作中心负责导播和摄像机位的配置、摄像技术的指导,特别是适应新设备、学习新技术,做到操作熟练、运用自如。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有的在活动现场,监督各部信号接收、传送的效果,盯人盯屏幕,有的固守在集团总部,监控各部现场、盯流量和传输信号的流畅。活动前,为了做到直播的万无一失,教育教学部多次到光明部、到坂田部测试设备,与各部现场连线。光明部和坂田部,还提前做现场教学直播预演。凯德公司还派出技术人员,协助导播和指导设备的使用。
光明部和坂田部承办会务,周密慎重,积极主动做好宣传、接待、现场录制、传输以及新冠疫情防控。各部教务处高度重视,多次开会研究,督促电教室保证网络视频的正常运行,同时协调老师们调课,让更多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听课评课观摩,包括安排专人参加评课发言。各电教室反复调试设备,确保收看和互动的及时、快捷和质量保证。
本次“名师送课”活动,也是我校智慧安博官方网页版建设的一次成功的演练和检阅。
三、深度参与,“实验示范”的一次精彩演绎。
本次“名师送课”活动,学校领导极为重视。返校复课后,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专项布置,全校动员。与2018年第一次“名师送课”不同的是,本次“名师送课”,明确要求巩固线上教学的成果,结合线上线下教学,发挥云平台的作用,提高参与度。
6月17日上午,衷敬高校长莅临光明部,看望送课名师和评委,走进现场听课,还特别参加高中数学学科的一场现场评课。6月30日下午,衷校长又来到坂田部巡视,对“名师送课”活动的开展及全校掀起的听评课热潮感到高兴和满意。衷校长指出,我们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建立“实验标准”,做出“实验示范”,让各学部“强大并行”。
龙萍副校长、冯景华副校长、邓旭副校长,李震宇副校长,田祚鹏执行校长、顾兵执行校长们均在百忙之中,亲自部署,亲自坐镇,亲临现场参加听评课,对本次“名师送课”活动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关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承办“名师送课”活动的光明部、坂田部,以活动为契机,开展教学的大练兵。光明部开展了两轮“实习生”的实习汇报课,让实习生走进实验课堂,学习、感受“实验标准”,深度体验。在指导教师、备课组、学科组的全方位指导下,高起点设计教学,高标准评课议课。集团教育教学部专程前往听课,对实习生汇报课表示肯定,让实习生大受鼓舞。三天里,他们不错过每一节名师堂课,不错过每一节课后的专家评课,他们说:以前在学校里,只能听一些抽象的道理,不能具体地感知真实的课堂,不能真实地了解课堂上学习是如何发生的。通过一个月的实习,特别是这三天的真实感受,他们收获颇丰,感言满满,信心满满。
坂田部以“名师送课”为契机,精心设计了“与名师同上一节课”的专题活动。送课前,他们布置八个学科用“名师送课”同样的课题先上一节课;送课中,他们观摩送课名师的每一堂课,通过听评课,比较反思,吸收借鉴;送课后,通过研讨,结合学情,再上一节课。如此深耕课堂,深入研究教学,就是“实验标准”所做的诠释,对“实验示范”一流的价值引领。
名师送课,我们已经做了两轮。接下来,我们还将持续开展名师送课活动。一轮一轮地做,凝聚课堂教学的力量,形成示范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
全面考察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说,还有不足,比如观念的转变不够,我们还要跟上新课改的节奏,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光彩;学情研究不够,还满足于(甚至陶醉于)教师一讲到底,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深度思维、深度学习还没有真正领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够,课堂沉闷,师生互动单调,学生被动应付,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等等。通过本次名师送课进光明、进坂田的活动,我们还要主动积极地开展教学反思和工作反思。
本次“名师送课”活动,得到了广大青年教师的交口称赞,我们要分析背后的原因,要更多的关心青年教师,倾听他们的心声,反映他们的诉求。青年教师是实验的未来,是实验的“压舱石”。年轻教师们为什么对此次名师送课活动这么兴奋,这么投入,参与度劲爆,因为他们在搬运自己的“压舱石”,一块一块地堆垒,层层压实,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坚实起来,厚重起来,行稳致远,慎终有始。(图/各部电教室 文/教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