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5-23 10:05:55

陶瓷纹样中的远古童话

——三年级“每周半天计划”之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之行

近年来,“博物馆热”席卷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家庭跨越山海“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当孩子们的目光穿越展柜玻璃,如何让这场文明对话不止于“拍张照、盖个章”的浅层邂逅?当研学之旅遇上流量时代的“特种兵式打卡”,又该如何引导青少年从“匆匆过客”转变为“文化解码者”?

 

2025年5月8日下午,安博官方网页版坂田部三年级的同学们走进深圳博物馆同心路馆(古代艺术馆),开启了一场以“陶瓷纹样中的远古童话”为主题,以陶器纹饰为线索的博物馆之旅。这不仅是深圳市“每周半天计划”的落实,更是践行安博官方网页版健全人格教育的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

探秘启程

趣玩纹饰,点燃探索之火

前导课上,美术教师以《从河说起》片段为引,抛出“陶器与瓷器的区别”“纹饰符号的隐喻”等核心问题,瞬间点燃学生好奇心。课堂通过希沃白板互动,将生物纹、几何纹等抽象概念转化为趣味任务,初步建立认知框架。

 


 

随后,各班组建6—7人研学小组,领取包含6件馆藏珍品“寻宝图”的任务单。组内分工明确:记录纹饰特征、分析器型功能……走廊电视循环播放陶器纪录片,配合任务单中的“预热问题”,为博物馆实践筑牢知识基础。

问陶之旅

深博探秘,解码文物密码

活动当天,同学们化身“文物侦探”走进深圳博物馆同心路馆“问陶之旅”陶瓷展。在专业讲解员引导下,各组聚焦馆藏珍品,通过对比观察、几何形简绘等方式记录器型与纹样特征。过程中,学生不仅解答了课前疑问,更自主提出“彩陶的纹饰是用什么绘制的”“陶器与瓷器的优缺点”等新思考。

  


  


  

观展环节注重礼仪与协作,小组分工贴文物贴纸,按时代排序拍照打卡。

  


  

博物馆大厅内,任务单中设置自评互评机制,学生反思观展中的专注度与团队配合。

 

创意表达

古今对话,重塑文化记忆

课程尾声,以项目式亲子任务深化学习成果。美术老师总结“看展三部曲”,推出两项艺术创作:学生或用刮画纸再现陶器纹样,或用超轻粘土仿制文物冰箱贴,远古彩陶纹饰与现代审美在指尖碰撞。语文老师、家长指导录制解说视频,完成从观察到表达的思维跃迁。

  

   

在这场贯穿“探秘启程—问陶之旅—创意表达”的研学之旅中,学生们通过解构纹饰密码、对话千年陶器,触摸到中华文明的鲜活脉搏。课程以问题链串联认知阶梯,用任务群架设实践桥梁——从观察纹样特征到探究历史关联,从复刻传统工艺到创意转化表达,让文化基因在思辨与实践中生根。(文/方芳 图/黄成超)